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技术是一种分子生物学技术,它通过使用两种不同的荧光素酶——萤火虫荧光素酶(Firefly Luciferase, F-Luc)和海肾荧光素酶(Renilla Luciferase, R-Luc)来同时监测两个基因的活性。这项技术为基因表达调控研究提供了一种高效、可靠的方法。以下是对该技术的详细解析:
一、实验原理
双荧光素酶实验的原理是利用荧光素酶与底物结合发生化学发光反应的特点。实验中,将感兴趣的基因转录的调控元件克隆在萤火虫荧光素酶基因的上游,构建成荧光素酶报告质粒。同时,为了校正实验的变异,如细胞数量和转染效率等,将带有海肾荧光素酶基因的质粒作为对照质粒与报告基因质粒共转染细胞。通过测定两种荧光素酶的活性,可以判断刺激前后或不同刺激对感兴趣的调控元件的影响。
二、实验步骤
报告基因质粒的构建:
将目标基因的启动子或其他调控序列克隆到包含萤火虫荧光素酶报告基因的载体上。
同时,构建或选用一个已经包含海肾荧光素酶基因的载体作为内参控制。
细胞培养:
在进行转染之前,培养适宜的宿主细胞至适宜的密度(如70-80%的细胞密度)。
转染:
使用适当的转染试剂(如Lipofectamine)将构建好的报告基因质粒和内参质粒共转染到宿主细胞中。
共转染时,由于内参具有很强的启动子,因此报告基因质粒与内参的转染量需要控制在适当的比例(如10:1~50:1)。
细胞裂解:
在适当的时间点(通常是转染后24-48小时),收集细胞并进行裂解,以释放细胞内的酶。
荧光检测:
准备反应混合物,分别加入萤火虫荧光素酶和海肾荧光素酶的底物。
使用荧光酶报告仪进行荧光检测,首先测定萤火虫荧光素酶的活性,然后测定海肾荧光素酶的活性。
数据分析:
根据两种荧光素酶的活性值计算相对荧光单位(Relative Light Units, RLUs)。
通常将萤火虫荧光素酶的活性值除以海肾荧光素酶的活性值,以获得归一化的表达水平。
三、实验优势
灵敏度高:比Western blot灵敏度高1000倍以上。
特异性好:植物、哺乳动物中无报告基因内源性表达,荧光素酶检测不受细胞内其它物质影响。
检测方便:操作简便,结果直观。
检测范围广:大于7个数量级。
四、应用实例
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技术广泛应用于基因表达调控研究、药物筛选、microRNA与靶基因相互作用验证等领域。例如,通过构建荧光素酶报告载体,将荧光素酶与特定基因的启动子或3’UTR区域链接,然后转染到细胞内进行检测,可以评估不同刺激或药物对基因表达的影响。
五、注意事项
实验条件优化:前期进行足够的实验以优化转染条件、裂解步骤和检测设置,确保结果的可重复性和准确性。
数据解读:对于实验数据的解读需要谨慎,考虑到所有可能的实验变量和干扰因素。
重复实验:为了确保结果的可靠性,每个实验条件都应至少重复三次。
综上所述,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技术是一种高效、可靠的分子生物学技术,为基因表达调控研究提供了有力的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