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12/18 13:45:00

一、中性粒细胞的基本功能

中性粒细胞是最丰富的白细胞,由骨髓中的造血干细胞(HSC)生成。在稳态条件下,中性粒细胞通过骨髓释放进入血液,之后可迁移到外周组织以执行免疫功能。

保护性功能

1.抗菌防御:

吞噬作用:中性粒细胞通过吞噬细菌和清除感染细胞发挥直接的抗菌功能。

胞内杀伤:吞噬后,利用颗粒内含有的抗菌酶(如弹性蛋白酶、髓过氧化物酶)消灭病原体。

释放颗粒:中性粒细胞释放溶酶体颗粒和抗菌肽(如防御素),直接攻击病原体。

2.形成胞外网(NETs):中性粒细胞胞外网(NETs)是一种由染色质和抗菌蛋白组成的网状结构,可捕获病原体并限制其扩散。NETs 通过抑制细菌扩散和杀伤病原体发挥保护性作用。

3.活性氧(ROS)的生成:NADPH氧化酶产生的活性氧(如超氧阴离子、过氧化氢)是中性粒细胞的主要杀伤机制。ROS不仅直接杀灭病原体,还可触发其他免疫细胞的激活。

当中性粒细胞产生对组织有毒的活性氧(ROS)时,它们会具有致病性,并通过分泌促炎、促血管生成和促纤维化的介质,导致多个器官的损伤和纤维化,同时还会加剧炎症和癌症的发生。

相反,中性粒细胞通过吞噬作用和NETosis(胞外网形成)对抗感染,杀死细菌并清除被感染的细胞。此外,中性粒细胞能够通过依赖T细胞或非依赖T细胞的方式增强对癌细胞的杀伤能力,并在组织中进行巡查和免疫监视,帮助恢复稳态。

 

二、中性粒细胞的异质性与功能塑性

1.异质性

传统观点:中性粒细胞被认为是同质性强、功能单一的免疫细胞。

现代研究:单细胞RNA测序揭示了多种功能亚型,表现出独特的分子标志、转录特性和功能行为。

骨髓中:存在三种主要的成熟亚型,表现出逐步增加的杀菌能力。

感染条件下:不同亚群会被重新编程以适应微环境需求。

2.功能塑性

中性粒细胞通过转录组和表观遗传的重塑适应不同的组织环境。

在炎症中:通过调控基因表达增强对病原体的杀伤。

在肿瘤中:被肿瘤微环境招募后,可能表现出促肿瘤或抗肿瘤功能。

3.训练性免疫:

定义:中性粒细胞在初次接触病原体后可获得“记忆”,对后续挑战表现出增强的功能。

机制:训练性免疫在骨髓的造血干细胞(HSC)水平起作用,扩增髓系前体细胞,从而增强对继发感染的抵抗。

 

三、中性粒细胞在疾病中的作用

1.保护作用

肺部:

中性粒细胞通过分泌12-HETE,促进肺泡巨噬细胞的自我更新,维持肺部免疫稳态。

居住在肺部的中性粒细胞(lung-resident neutrophils)具有免疫抑制特性,可防止组织损伤。

心脏:

在心肌梗死后,中性粒细胞吞噬坏死组织,释放抗炎细胞因子(如TGFβ、IL-10),促进修复。

一些亚型(如Ly6GloCCR2+)表现出抗炎作用,促进心肌组织再生。

肿瘤:

肿瘤相关中性粒细胞(TANs)能够增强抗原递呈并激活T细胞,帮助清除肿瘤。

在缺氧条件下,中性粒细胞通过释放MMP9和NADPH-ROS破坏肿瘤组织。

2.致病作用

慢性炎症与组织损伤:

中性粒细胞的持续激活会释放大量炎性介质(如TNF、IL-1β),加重组织损伤。

在肺部疾病(如ARDS、哮喘)中,过度的中性粒细胞浸润导致纤维化和呼吸功能障碍。

骨质疏松:

在老年骨髓中,CCR5+TGFβ1+中性粒细胞通过降解TRAF3促进骨吸收,加速骨质疏松。

癌症:

促肿瘤型TANs通过释放中性粒细胞弹性蛋白酶和NETs,促进肿瘤细胞的迁移和侵袭。

铁死亡(ferroptosis):中性粒细胞通过氧化脂质释放限制T细胞抗肿瘤反应,同时直接杀伤治疗抵抗的肿瘤细胞。

 

三、中性粒细胞的死亡形式

1.细胞凋亡:

机制:依赖细胞色素c和胱天蛋白酶-3的激活。

意义:凋亡后的中性粒细胞通过巨噬细胞清除,减少炎症反应。

2.NETosis:

生存性NETosis:中性粒细胞通过释放胞外网捕获病原体,细胞本身可存活。

自杀性NETosis:细胞核解体并释放DNA形成胞外网,最终导致细胞裂解。

3.铁死亡(Ferroptosis):

中性粒细胞中的脂氧合酶(ALOX12/ALOX15)诱导脂质过氧化,促进免疫抑制环境。

4.焦亡(Pyroptosis):

由Gasdermin E(GSDME)调控,焦亡会释放炎性因子,进一步扩大炎症反应。

 

四、中性粒细胞调控的关键分子

1.转录因子:

C/EBPα与C/EBPβ:分别调控稳态和应急粒细胞生成。

PU.1与GATA1:调控粒细胞向特定谱系的分化。

2.信号分子与通路:

CXCR4与CXCR2:调控中性粒细胞的迁移和组织定位。

G-CSF:诱导髓系祖细胞的增殖与分化。

 

五、中性粒细胞在特定器官中的功能

1.肺部

病理:中性粒细胞的过度激活会引发ARDS、哮喘和肺纤维化等。

保护:通过释放修复因子(如MMP9),促进肺组织的修复与再生。

2.心脏

病理:心肌梗死时促炎亚型(N1)增加炎症和组织损伤。

保护:抗炎亚型(N2)释放抗炎细胞因子,减少纤维化。

3.骨髓

CCR5+TGFβ1+中性粒细胞与骨质疏松的发生密切相关。

4.肿瘤

中性粒细胞表现出促肿瘤或抗肿瘤的双重作用,具体取决于肿瘤微环境的调控。

 

上一篇:Sandwich ELISA 下一篇:一文搞懂Hi-C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