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多发性硬化症(Multiple Sclerosis, MS)
发病机制:
免疫细胞攻击:MS是一种中枢神经系统脱髓鞘疾病,主要由T细胞(特别是CD4+ T淋巴细胞)攻击髓鞘引起。这些自身反应性T细胞穿越血脑屏障,进入中枢神经系统,激活局部炎症。
细胞因子作用:激活的T细胞释放多种促炎细胞因子,如干扰素-γ(IFN-γ)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加剧炎症反应,导致髓鞘脱失和轴突损伤。
B细胞与抗体:B细胞和抗体在MS的病理过程中也发挥作用。某些类型的MS患者中,可检测到针对髓鞘蛋白(如髓鞘碱性蛋白、髓鞘少突胶质细胞糖蛋白)的自身抗体。
遗传因素与环境因素:MS的发病与遗传易感性、环境因素(如病毒感染、维生素D缺乏)及免疫系统异常有关。
2. 视神经脊髓炎(Neuromyelitis Optica, NMO)
发病机制:
抗AQP4抗体:NMO的主要发病机制与抗水通道蛋白四型(AQP4)抗体有关。AQP4是一种在星形胶质细胞膜上表达的水通道。
补体激活与细胞毒性:AQP4抗体通过补体激活引发星形胶质细胞损伤,导致血脑屏障破坏,进一步加剧炎症反应。抗体还可通过抗体依赖性细胞毒性(ADCC)和吞噬作用(ADCP)介导免疫损伤。
病毒感染触发:多种病毒(如巨细胞病毒、单纯疱疹病毒、EB病毒等)被确定为NMO的潜在触发因素。
3. 格林巴利综合症(Guillain-Barré Syndrome, GBS)
发病机制:
分子模仿假说:GBS的发病机制与分子模仿假说有关。某些病原体(如细菌、病毒)的抗原与周围神经的神经元膜、髓鞘蛋白结构相似,感染后机体产生的抗体可能错误地攻击这些自身抗原。
免疫细胞攻击:T细胞和B细胞激活后,产生针对神经节苷脂等靶抗原的抗体,导致运动神经元脱髓鞘和轴突损伤。
细胞因子与炎症:激活的免疫细胞释放多种促炎细胞因子,如白细胞介素-1(IL-1)、IL-6、TNF-α等,加剧炎症反应,引起急性神经功能障碍。
4. 自身免疫性脑炎(Autoimmune Encephalitis, AIE)
发病机制:
抗体介导的神经元损伤:AIE的发病与多种自身抗体有关,这些抗体针对神经元细胞内的抗原(如谷氨酸脱羧酶65、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等)或细胞表面的抗原(如γ-氨基丁酸B型受体、抗LGI1抗体等)。
受体功能障碍:某些抗体(如抗NMDAR抗体)通过诱导受体内化或改变突触稳定性,直接调节神经元功能,导致精神症状、癫痫及神经功能缺损等。
T细胞介导的损伤:针对胞内抗原的抗体可能通过激活CD8+ T细胞介导神经元细胞毒性作用,导致不可逆损伤。
5. 慢性炎症性脱髓鞘性多发性神经病(Chronic Inflammatory Demyelinating Polyneuropathy, CIDP)
发病机制:
免疫细胞浸润:CIDP的发病与免疫细胞(如T细胞、B细胞、单核细胞/巨噬细胞)在周围神经和脊髓根部的浸润有关。
细胞因子作用:浸润的免疫细胞释放多种促炎细胞因子(如IFN-γ、TNF-α、IL-1β等),导致脱髓鞘和轴突变性。
自身抗体:部分患者可检测到针对髓鞘蛋白的自身抗体,这些抗体可能通过抗体依赖性细胞毒性等机制介导免疫损伤。
6. 重症肌无力(Myasthenia Gravis, MG)
发病机制:
抗体介导的受体阻断:MG的发病与抗乙酰胆碱受体(AChR)抗体有关,这些抗体阻断神经肌肉接头处的AChR,导致信号传导障碍,引起全身肌肉无力。
胸腺异常:约80%的MG患者有胸腺滤泡增生,10%的患者有胸腺瘤。胸腺异常导致自身反应性T细胞和B细胞的产生,进而产生抗AChR抗体。
细胞免疫与体液免疫:MG的发病涉及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的双重作用。自身反应性T细胞攻击肌肉抗原,激活B细胞产生抗体,共同介导疾病的发生。
7. 副肿瘤性神经系统疾病(Paraneoplastic Neurological Disorders, PND)
发病机制:
肿瘤抗原与自身抗原交叉反应:PND的发生与肿瘤中存在的神经元蛋白有关。这些蛋白在肿瘤凋亡时释放,被抗原呈递细胞摄取并递呈给T细胞,激活B细胞产生抗体。
免疫细胞攻击:自身反应性T细胞和B细胞攻击中枢神经系统内的抗原表达细胞,导致神经元损伤和功能障碍。
肿瘤类型与抗体类型:PND的发生与多种肿瘤类型有关,如肺癌、乳腺癌、淋巴瘤等。不同的肿瘤类型可能产生不同类型的自身抗体,导致不同的临床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