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3/17 12:13:00

A1.高效液相色谱及高效液相的分离原理是什么呢?

Q1 .高效液相色谱(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HPLC,又称为“高压液相色谱和高分离度液相色谱等”)是一项重要的分析分离技术,用于分离和鉴定混合物中的多种组分,并对各种组分进行定量分析。 HPLC采用高压输送系统,将含有样品溶液的不同极性的(单一或不同比例混合)溶剂和流动相泵入填充有固定吸附材料的色谱柱中。样品中不同组分在两相中具有不同的分配系数,在色谱柱中做相对运动时,经过反复多次的吸附-解吸的分配过程,使不同组分在移动速度上产生较大差别,从而实现分离。

 

Q2为什么色谱峰会出现拖尾?

A2

1. 样品溶剂极性过强——解决办法:确保样品溶剂极性低于或者等同于流动相极性;

2. 色谱柱超载——解决办法:减少进样体积或减小进样浓度;

3. 筛板堵塞或柱失效——解决办法:反向冲洗色谱柱,替换筛板或更换色谱柱;

4. 存在干扰峰——解决办法:使用更长的色谱柱,或更换流动相,或更换选择性更好的色谱柱;

5. 色谱柱塌陷、污染等色谱柱本身的问题——解决办法:更换色谱柱。

 

Q3为什么色谱峰出现双峰或分叉?

A3色谱双峰指的是一种物质在一张色谱图中出现两个峰。

这种情况可能由于:

1. 溶剂极性及进样量——解决办法:当溶剂的极性与流动相的极性相差非常大也可能出现双峰,将进样量减少一半以上;当进样量不大,但是浓度很大时,则考虑是色谱柱过载,将样品稀释后再进样;

2. 样品体积过大——解决办法:用流动相配样,总的样品体积小于第一峰的15%;

3. 流动相比例不合适——解决办法:调节有机相比例;

4. 样品溶剂极性过强——解决办法:采用较弱的样品溶剂;

5. 样品的特性——解决办法:动态平衡的互变异构现象,如红霉素;

6. 色谱柱——解决办法:原色谱峰出现双峰且一大一小,可以判断色谱柱柱头受堵,将色谱柱反过来接,用流动相冲洗或用酸洗或其他试剂;

7. 柱塌陷或形成短路通道——解决办法:更换色谱柱,采用较弱腐蚀性条件;

8. 柱内烧结不锈钢失效——解决办法:更换烧结不锈钢,加在线过滤器,过滤样品。

 

Q4为什么色谱图中出现“鬼峰”?

A4当色谱图上出现比较杂乱且诡异的峰时我们称它为“鬼峰”。

这种情况可能由于:

1. 上次进样的残留——解决办法:用强溶剂冲洗色谱柱,并用初始流动相平衡色谱柱30 min及以上;

2. 溶剂中有气泡——解决办法:溶剂脱气;

3. 样本中存在不明干扰物——解决办法:样本净化或预分离;

4. 色谱柱未平衡——解决办法:重新平衡色谱柱,用流动相作样品溶剂(尤其是离子对色谱);

5. (TFA)氧化——解决办法:每天新配,用抗氧化剂;

6. 溶剂污染——解决办法:使用新配制的HPLC级溶剂,梯度方法常表现为“鬼峰”。

 

Q5为什么色谱峰峰型展宽,变成“矮胖型”?

A5色谱图在正常的情况下是“瘦高型”的,变成“矮胖型”是色谱峰峰型展宽导致。

这种情况可能由于:

1. 柱子没有平衡好——解决办法:用流动相重新平衡色谱柱;

2. 样本溶剂极性过强——解决办法:确保样品溶剂低于或者等同于流动相的强度;

3. 进样量过大——解决办法:减少进样体积,避免样品过载;

4. 进样浓度过大——解决办法:减少进样浓度,避免样品过载;

5. 流动相比例不合适——解决办法:调节有机相比例;

6. 温度波动——解决办法:使用恒温控制的柱温箱,温度越高峰形越尖锐;

7. 流动相粘度太高——解决办法:增加柱温;

8. 保留时间长——解决办法:用梯度洗脱或更强的流动相;更换短的色谱柱;

9. 色谱柱塌陷——解决办法:更换新的色谱柱;

10. 检测器时间常数慢——解决办法:调节时间常数使之与峰宽匹配。

 

Q6为什么色谱图中出现倒峰?

A6

1. 常为溶剂峰,样本的溶剂的极性和光吸收度与流动相相差很大,而进样量又较大的话,样本的溶剂不能和流动相充分混合均匀,溶剂被洗脱形成一个峰,如果溶剂的紫外吸收比流动相小,就会出现负峰;或流动相加了有一定紫外吸收的添加剂,而样品中含有无紫外吸收的无机盐或其它物质时,也会出现负峰——解决办法:用流动相作为样本溶剂,使用高纯度的溶剂作为流动相;

2. 折光检测器:溶质折射率小于溶剂折射率——解决办法:无误;将极性调反使之为正;

3. 样品中的杂质没有紫外处吸收或吸收很小,而流动相紫外吸收大时,如用甲醇时波长设定在220nm以下时,常出现这种现象;

4. 进样过程中进入了空气也会导致的。

 

Q7用液相测定多种物质时,怎样可以使色谱图中的色谱峰位发生重排呢?

A7在分析多组分样品时,仅改变流动相的强度(组成百分比)而不改变其组成,一般仅仅改变所有组分的保留时间,不会发生峰位的重排。

以下条件的改变可能发生峰位重排:

1. 流动相中换了强溶剂;

2. PH值的改变;

3. 色谱柱填料的改变;

4. 柱温的改变;

5. 流动相的组成改变(如加入离子对试剂三乙基胺等)。

 

看了这么久是不是都快忘记正常的色谱峰型长什么样子啦,来一个经典峰型给大家养养眼:

 

 

上一篇:干货分享|如何挑选合适的移液器吸头? 下一篇:小鼠单克隆抗体杂交瘤细胞定株简要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