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实验准备
1.材料准备:
细胞:选择符合实验要求的细胞,如经免疫的B淋巴细胞和骨髓瘤细胞(如SP2/0细胞)。
培养基:DMEM高糖培养基、HAT(次黄嘌呤、氨基蝶呤、胸腺嘧啶核苷)或HT(次黄嘌呤、胸腺嘧啶核苷)选择培养基、FBS(胎牛血清)等。
试剂:50%聚乙二醇(PEG)溶液(常用分子量为4000的PEG)、双抗(青链霉素混合液)等。
器具:生物安全柜、灭菌手术剪刀、镊子、5mL一次性无菌注射器、单通道或多通道移液枪、低速离心机、倒置相差显微镜、无菌离心管、96孔细胞培养板、细胞培养皿、吸头等。
2.细胞准备:
饲养细胞制备:提前一天制备饲养细胞,常用小鼠腹腔巨噬细胞或脾细胞,铺于96孔细胞培养板中。
骨髓瘤细胞(SP2/0)准备:在融合前4-5天复苏骨髓瘤细胞,进行培养换液,使其处于对数增长期。
脾细胞准备:取免疫后的小鼠,脱颈处死并消毒,无菌条件下取出脾脏,研磨成单个脾细胞悬液,低速离心后弃上清,用培养基重悬备用。
二、细胞融合
1.细胞混合:
将脾细胞和骨髓瘤细胞按一定比例(如脾细胞:SP2/0=2:1~3:1)混合于50mL无菌离心管中,低速离心(1000rpm,10分钟)后弃上清。
2.融合剂处理:
轻轻敲散细胞团块,使细胞在管底均匀混合铺开。
加入预热至37℃的50%PEG溶液,在1分钟内逐滴均匀加入,边加边轻轻摇动离心管。
加完后,37℃静置反应1分钟。
3.终止融合:
在1分钟内加入10~15mL预热至37℃的DMEM培养基,由慢至快逐步滴加,以终止PEG的促融合作用。
低速离心(1000rpm,10分钟)后弃上清。
三、融合细胞培养
1.细胞重悬:
使用预热至37℃的FBS-DMEM(HAT)培养基重悬细胞,制成细胞悬液。注意动作轻柔,避免用力吹打破坏融合细胞。
2.铺板培养:
将提前一天已加入饲养细胞的96孔细胞培养板取出,吸出上清液。
将制备好的细胞悬液加入96孔板中,每孔200μL。
将培养板放入5%CO₂恒温培养箱中培养观察。
四、融合细胞筛选与培养
1.初步筛选:
融合细胞在FBS-DMEM(HAT)培养基中培养3~7天后,根据细胞融合情况,更换为FBS-DMEM(HT)培养基,继续培养。
观察细胞形态,根据细胞生长情况,在4~7天后使用ELISA等方法进行融合阳性细胞的筛选。
2.扩大培养:
将筛选出的阳性细胞进行扩大培养,用于后续的实验或应用。
五、注意事项
1.无菌操作:整个实验过程应在无菌条件下进行,确保实验材料的无污染。
2.细胞状态:确保参与融合的细胞处于良好的生长状态,以提高融合效率。
3.试剂预热:PEG溶液和培养基在使用前应预热至37℃,以减少对细胞的刺激。
4.轻柔操作:在细胞融合和重悬过程中,动作应轻柔,避免用力吹打或震荡,以免破坏融合细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