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3/24 15:35:00

一、检测原理差异

仪器类型

荧光光度计

超微量分光光度计

原理

利用物质吸收特定波长激发光后发射荧光信号,荧光强度与物质浓度成正比。

基于比尔-朗伯定律,测量样品对特定波长光的吸收或透射程度,吸光度与物质浓度成正比。

检测方式

需荧光染料或探针标记,通过荧光强度定量。

直接测量光吸收值,无需标记。

光源

高压汞灯/氙灯/激光,激发光波长固定。

LED/氙气闪光灯,覆盖紫外-可见光区。

 

二、灵敏度与样品需求

参数

荧光光度计

超微量分光光度计

灵敏度

高(pg级核酸检测)

较高(ng级,但光程优化后可达pg级)

样品量

1-10μL

0.5-2μL(极低样品消耗)

检测限

依赖染料特性(如Qubit可测0.2ng/μL DNA)

2-15000ng/μL dsDNA(通过光程调整扩展范围)

 

三、核心应用场景

荧光光度计

超微量分光光度计

优势场景:
- 微量核酸/蛋白质定量(如基因表达分析)
- 高选择性检测(区分DNA/RNA)
- 低浓度样品(如病毒载量监测)

优势场景:
- 常规核酸/蛋白质浓度测定
- 珍贵样品分析(如临床样本)
- 快速检测(5秒出结果)

局限性:
- 需标准曲线,操作复杂
- 染料成本较高
- 受环境光干扰

局限性:
- 无法区分核酸类型
- 受杂质干扰(如游离核苷酸)
- 高浓度样品需稀释

 

四、技术进展与趋势

方向

荧光光度计

超微量分光光度计

灵敏度提升

开发新型荧光探针(如纳米材料增强信号)

优化光程与算法,提升低浓度检测精度

自动化

集成自动进样器与数据分析软件

微型化与无线传输(如MicroDrop支持WiFi)

多场景覆盖

多通道检测(如多色荧光同时定量)

扩展检测波长(如185-910nm宽谱检测)

 

五、选择决策指南

1.优先荧光光度计:

需区分DNA/RNA或检测低浓度样品(如qPCR模板定量)。

样品含杂质较多,需高选择性检测。

2.选择超微量分光光度计:

样品量极少(如临床活检样本)。

需快速常规检测(如实验室日常核酸质控)。

预算有限,追求操作简便性。

 

六、未来发展方向

1.荧光光度计:

与微流控技术结合,实现单细胞水平检测。

开发多模态检测(如荧光+拉曼联用)。

2.超微量分光光度计:

集成AI算法,自动优化测量参数。

开发便携式设备,适配现场检测需求。

 

通过理解两者原理差异、评估样品需求与实验目标,可科学选择仪器,提升实验效率与数据准确性。

 

上一篇:质粒纯化与骨骼肌电穿孔转基因技术研究 下一篇:如何精准定量核酸浓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