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3/25 15:15:00

MHC分子的类型与功能

MHC分子,即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物分子,分为MHC I类分子和MHC II类分子,它们在抗原呈递过程中分别承担不同的功能。

 

MHC I类分子:

1.功能:主要负责内源性抗原的呈递,如病毒、肿瘤抗原等。

2.作用机制:内源性抗原在靶细胞内被蛋白酶体降解为多肽片段,这些多肽片段通过肽链转运蛋白被转运到内质网,在那里与MHC I类分子结合形成复合物。随后,这些复合物被运送到细胞表面,供CD8+ T细胞识别。

3.分布:广泛存在于各种细胞表面,包括所有核细胞和一些质膜细胞。

 

MHC II类分子:

1.功能:主要负责外源性抗原的呈递,如细菌蛋白、可溶性蛋白质抗原等。

2.作用机制:外源性抗原被APCs摄入胞内,在吞噬溶酶体内降解成多肽片段。MHC II类分子在内质网装配成异二聚体后,被转运到吞噬溶酶体,与抗原肽结合形成复合物。这些复合物随后被转运到APCs表面,供CD4+ T细胞识别。

3.分布:主要存在于APCs表面,如巨噬细胞、树突状细胞和B细胞等。

 

抗原呈递过程

抗原呈递是MHC分子的核心功能之一,它涉及内源性和外源性两种抗原呈递途径。

 

内源性抗原呈递:

1.抗原降解:内源性抗原在靶细胞内被蛋白酶体降解为多肽片段。

2.肽链转运:肽链转运蛋白将多肽片段转运到内质网。

3.MHC I类分子结合:多肽片段与MHC I类分子结合形成复合物。

4.复合物转运:复合物被运送到细胞表面,供CD8+ T细胞识别。

 

外源性抗原呈递:

1.抗原摄入:外源性抗原被APCs摄入胞内。

2.抗原降解:抗原在吞噬溶酶体内被降解成多肽片段。

3.MHC II类分子结合:MHC II类分子在内质网装配成异二聚体后,被转运到吞噬溶酶体,与抗原肽结合形成复合物。

4.复合物转运:复合物被转运到APCs表面,供CD4+ T细胞识别。

 

MHC分子的作用逻辑

MHC分子在免疫系统中的重要作用在于它们能够确保免疫应答的精确性和有效性。这一作用逻辑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特异性识别:MHC分子通过结合特定的抗原肽,形成MHC-抗原肽复合物。T细胞通过其受体(TCR)识别这些复合物,从而启动免疫反应。这种特异性识别机制确保了免疫系统能够精准地识别和清除病原体。

2.共刺激信号:除了MHC-抗原肽复合物的识别外,T细胞的活化还需要共刺激信号。共刺激信号由APCs表面的共刺激分子(如B7蛋白)与T细胞表面的共刺激受体(如CD28蛋白)相互作用提供。这种共刺激机制确保了免疫应答的精确性和有效性,避免了不必要的免疫反应。

3.免疫应答的调控:MHC分子在免疫应答中起着关键的调控作用。通过MHC分子的多态性,免疫系统能够识别并结合多种不同的抗原肽,从而启动广泛的特异性免疫应答。这种调控机制确保了免疫系统能够应对各种复杂的病原体入侵。

 

总结来看,APCs中的MHC分子通过特异性识别、共刺激信号和免疫应答的调控等机制,在免疫系统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它们确保了免疫应答的精确性和有效性,为机体提供了强大的免疫保护。

 

上一篇:免疫细胞治疗的原理、种类、流程、适用人群及应用周期全解析 下一篇:细胞培养全流程中使用的消化液、培养基、细胞因子及作用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