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原体污染会显著降低细胞转染效率。
支原体污染对细胞转染效率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营养匮乏:支原体消耗细胞培养基中的营养物质,导致细胞生长缓慢,甚至停滞。这种营养匮乏会影响细胞蛋白质、RNA和DNA的合成水平,进而影响转染效率。
2.细胞形态变化:支原体污染可能导致细胞体积增大、碎片增多,细胞质中出现颗粒等形态变化。这些变化会干扰细胞的正常生理功能,降低细胞对转染试剂的敏感性。
3.基因表达改变:支原体污染会改变细胞内DNA、RNA及蛋白的表达模式,影响细胞的正常功能。这种基因表达的改变可能导致细胞对转染载体的摄取和表达能力下降。
4.细胞膜过程干扰:支原体可能驻留在细胞膜中,调节细胞膜过程或争夺营养物质,从而影响转染试剂与细胞膜的相互作用,降低转染效率。
5.L-精氨酸缺乏:支原体中的微生物酶精氨酸脱亚胺酶(ADI)会分解代谢必需氨基酸L-精氨酸,导致细胞内L-精氨酸缺乏。这种缺乏会进一步影响细胞的正常生理功能,包括转染效率。
实验数据表明,与未污染的细胞相比,支原体污染的细胞转染后具有较低的基因表达水平。这种转染效率的降低会严重影响实验结果的可靠性、可重复性和一致性。
应对措施:
1.定期检测:建议每两周定期进行一次支原体检测,确保细胞没有支原体污染。
2.实验前检测:在转染实验开始前检测支原体,使用没有支原体污染的细胞进行后续的实验。
3.使用检测试剂盒:如Lonza MycoAlert™支原体检测试剂盒,可帮助检测细胞是否存在支原体污染。
4.预防措施:在细胞培养过程中,使用高质量、无支原体污染的培养基和试剂,严格遵守无菌操作规范,避免微生物污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