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实验准备
1.类器官准备
提前一周复苏培养类器官至状态良好。
取合适数量的类器官,使用预冷PBS清洗数次,去除大部分基质胶。
使用培养基重悬类器官。
2.PBMC(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分离
在无菌环境下,使用添加EDTA-K2的真空采血管采集外周血,并运输保存。
将新鲜静脉血与PBS缓冲液按一定比例稀释,轻轻混匀待用。
使用细胞分离液(如Ficoll法)进行密度梯度离心,分离出PBMC。
对PBMC进行计数,并计算细胞活力。
3.试剂准备
准备T细胞无血清完全培养基,包括免疫细胞无血清培养基、IL-2(刺激T细胞生长与增殖)、CD3/CD28磁珠(激活T细胞)等。
准备类器官无血清培养基。
准备96孔超低吸附培养板等实验器具。
二、共培养步骤
1.PBMC处理
使用T细胞无血清完全培养基重悬PBMC,调整至合适浓度。
在96孔板中,每孔加入一定量的PBMC悬液(如5×10^5个PBMC/每孔,100μL细胞悬液/每孔)。
2.类器官处理
使用类器官无血清培养基重悬类器官,调整至合适浓度。
向含有PBMC的96孔板中加入等量的类器官悬液(如250-333个类器官/每孔,100μL类器官悬液/每孔),使总体积达到200μL。
3.培养观察
在37℃,5% CO2条件下进行培养,每日连续观察。
在培养过程中,根据需要吸出部分培养上清,加入新培养基,并可以加入处理抗体或药物等。
记录细胞状态,并在实验组间差异显著时拍照记录大视野细胞明场形态。
三、检测与分析
1.T细胞靶向识别杀伤检测
使用CD31抗体偶联FITC等标记T细胞,追踪和分析T细胞的行为,如迁移、分布和与类器官的相互作用。
使用高内涵录像及拍照技术,实时检测T细胞对类器官的识别及趋向运动。
2.免疫浸润检测
将共培养后的类器官和悬浮的T细胞分离。
对类器官进行石蜡切片免疫组化分析,检测T细胞在类器官中的浸润情况。
3.类器官毒性LDH检测
使用乳酸脱氢酶(LDH)检测试剂盒,检测共培养上清中的LDH活性,评估类器官的毒性。
4.上清细胞因子检测
收集共培养上清液,使用细胞因子检测试剂盒检测上清中的细胞因子水平,分析免疫细胞与类器官之间的相互作用。
5.类器官活死染色
使用活死细胞染色试剂对类器官进行染色,观察类器官的存活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