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微生物接种技术
1. 常用方法
平板划线法
操作:用接种环蘸取菌液,在固体培养基表面分区划线(如四格法、放射法),逐步稀释微生物至单个细胞形成菌落。
用途:分离纯化混合菌,观察菌落特征。
注意:划线时接种环与平板呈40°~45°角,避免划破琼脂。
涂布法
操作:将稀释后的菌液均匀涂布于凝固的琼脂平板。
用途:菌落计数或分离纯化。
注意:需梯度稀释菌液,涂布后需静置使菌液渗入培养基。
倾注法
操作:菌液与融化冷却的培养基混合后倒入平板。
用途:菌落总数计数。
注意:不适用于严格好氧菌或热敏感菌。
液体接种法
操作:用无菌吸管或移液枪将菌液转移至液体培养基。
用途:微生物大量繁殖或生理生化研究。
穿刺接种法
操作:用接种针穿刺半固体培养基,研究微生物动力或保存厌氧菌。
用途:观察细菌运动性或厌氧培养。
斜面接种法
操作:在斜面培养基上划线,用于保存菌种或观察生化特性。
2. 接种工具与无菌操作
工具:接种环、接种针、涂布棒、移液管等。
无菌要求:在酒精灯火焰附近或无菌室内操作,避免污染。
二、微生物分离纯化技术
1. 核心方法
倾注平板法
步骤:稀释菌液→与培养基混合→凝固后培养→挑选单菌落重复操作。
用途:从混杂菌群中分离纯培养物。
涂布平板法
步骤:稀释菌液→涂布于平板→培养后挑选单菌落。
用途:分离纯化或检测化学因素对微生物的抑制效应。
平板划线法
步骤:分区划线稀释微生物→培养后获得单菌落。
用途:分离混合菌中的单一菌株。
富集培养法
原理:创造特定条件(如营养、pH、温度),使目标微生物成为优势种群。
用途:分离少量或生长缓慢的微生物。
厌氧培养法
操作:加热培养基驱逐氧气、使用N₂/CO₂置换气体或密封装置。
用途:培养专性厌氧菌。
单细胞分离法
操作:显微镜下用毛细管或显微针挑取单个细胞培养。
用途:从混杂群体中直接分离纯培养物。
2. 方法选择
好氧菌:优先使用平板划线法或涂布法。
厌氧菌:需结合厌氧培养装置。
寄生菌:接种至敏感宿主细胞群体。
三、微生物培养技术
1. 培养基制备
成分选择:
合成培养基:纯化学试剂配制(如葡萄糖、蛋白胨)。
天然培养基:动植物组织浸液(如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
综合培养基:天然与化学成分混合(如马铃薯葡萄糖琼脂)。
类型:
固体培养基:含琼脂(1.5%~2%),用于分离纯化。
液体培养基:用于大量繁殖或振荡培养。
半固体培养基:琼脂浓度0.5%~1%,观察微生物运动性。
2. 培养条件控制
温度:
细菌:37℃(如大肠杆菌)。
真菌:25℃~28℃(如酵母菌)。
pH值:多数微生物适应中性或微酸性(pH 6.5~7.5),特殊菌种需调整。
氧气需求:
好氧菌:振荡培养或通气。
厌氧菌:使用厌氧培养箱或密封装置。
兼性厌氧菌:灵活调整氧气条件。
3. 应用领域
食品工业:发酵生产(酸奶、面包)、食品保鲜(乳酸菌抑菌)。
医药领域:抗生素生产(青霉菌)、疫苗制备(灭活病毒)。
环境科学:土壤修复(石油降解菌)、污水处理。
基础研究:微生物生理代谢、遗传变异研究。
四、关键注意事项
1.无菌操作:全程在无菌室或火焰附近进行,避免杂菌污染。
2.接种工具灭菌:接种环使用前需火焰灼烧灭菌。
3.培养条件优化:根据微生物特性调整温度、pH、氧气等参数。
4.纯培养验证:通过菌落形态、显微镜观察确认纯化结果。
以上技术为微生物学研究提供了基础工具,具体应用需结合实验目标及微生物特性灵活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