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通道载玻片原理与设计
1. 结构特点
微通道设计:通道载玻片(如ibidi μ-Slide系列)采用精密微通道结构,底部为超薄聚合物盖玻片(厚度≤0.17 mm),支持高分辨率成像(兼容共聚焦显微镜)。
光学质量:聚合物材质折射率与玻璃相近(1.52),无自发荧光,保证荧光实验的信号保真度。
表面处理:ibiTreat亲水改性技术优化细胞贴壁,无需额外包被(如胶原、纤连蛋白)。
2. 功能优势
3D培养支持:可填充基质胶(如I型胶原、Matrigel),模拟体内细胞外基质环境。
灌流实验兼容:集成鲁尔接头,连接泵系统后可施加可控剪切力,模拟血流或物质交换。
二、细胞培养步骤
1. 实验准备
载玻片平衡:实验前将载玻片、培养基、灌流管路置于37℃、5% CO₂培养箱过夜,避免气泡产生。
细胞悬液制备:消化细胞并调整密度至3×10⁵细胞/mL(通道载玻片需更高密度以保证细胞贴壁)。
2. 细胞接种
操作步骤:
无菌条件下打开载玻片,加入30-100 μL细胞悬液至通道入口,利用毛细效应自动填充。
静置培养箱60分钟促进细胞贴壁,补加无细胞培养基至储液池。
3. 培养基交换
连续灌流(推荐):
连接泵系统(如ibidi流体剪切力系统),以0.5-1 mL/min流速持续灌注新鲜培养基。
手动更换:
移液管吸去旧培养基,缓慢加入新培养基至储液池。
4. 细胞固定与染色
固定:吸去培养基,PBS洗涤后,加入3.7%多聚甲醛室温固定10分钟。
通透与封闭:0.1% Triton X-100通透3分钟,1% BSA封闭20分钟。
免疫荧光染色:
一抗4℃孵育过夜,二抗(荧光标记)室温避光孵育1小时。
核染色(DAPI)3分钟,抗荧光淬灭剂封片。
5. 成像分析
显微镜选择:倒置荧光显微镜或共聚焦显微镜,选择适配滤镜组。
图像处理:使用ImageJ、CellProfiler等软件定量分析荧光强度。
三、技术优势
传统多孔板 |
通道载玻片 |
细胞分布不均(边缘效应) |
均匀分布(通道几何结构优化) |
试剂消耗大(需覆盖整个孔) |
试剂节省(微通道设计) |
操作繁琐(需爬片转移) |
一体化流程(培养-固定-成像全流程) |
成像质量受限(玻璃底易产生折射) |
高分辨率成像(聚合物盖玻片优化光学路径) |
四、应用实例
1.3D细胞模型构建
类器官培养:在基质胶中培养干细胞聚集体,模拟组织发育。
肿瘤微环境:共培养癌细胞与基质细胞,研究药物渗透性。
2.灌流实验
内皮屏障研究:施加剪切力观察内皮细胞单层通透性。
白细胞滚动:模拟炎症反应中白细胞与内皮细胞相互作用。
3.高通量筛选
药物测试:在通道载玻片中同时培养多种细胞系,观察药物响应。
五、总结
通道载玻片通过微通道设计、优化表面处理和一体化流程,显著提升了细胞培养的均匀性、成像质量和实验效率。其支持3D培养与灌流实验的能力,使其成为细胞生物学、肿瘤研究和药物开发中的核心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