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4/3 9:48:00

一、无菌取样原理

1.定义:微生物无菌取样是通过严格的无菌操作技术,从待检样品中采集具有代表性的样本,用于后续微生物学检测,确保样品在采集过程中未被污染。

2.核心目的:

保证样品代表性:准确反映总体微生物污染水平。

避免假阳性/假阴性:通过无菌操作减少外源微生物干扰。

 

二、无菌取样步骤

全流程图解:

1. 准备阶段

工具灭菌:取样器、容器等需经高温蒸汽灭菌或辐射灭菌。

环境控制:在洁净工作台(如超净台)或无菌室中操作。

2. 取样操作

液体样品(如牛奶、饮料):

充分混匀后,用无菌注射器抽取10-100 mL。

固体样品(如肉类、面粉):

大块食品:用灭菌刀从不同部位切割,取深部及表面样品。

散装样品:从多点取样后均质混合。

冷冻样品(如冻鱼、冻肉):

使用无菌电钻或锯子,在冷冻状态下钻取碎屑。

表面取样(如器械、包装):

用灭菌棉签或拭子擦拭,面积≥25 cm²。

3. 包装与标记

密封容器:样品装入灭菌容器,保留10%-20%空间以便混匀。

标记信息:采样时间、地点、人员、样品名称及保存条件。

4. 运输与保存

冷链运输:冷冻样品需加冰袋,冷藏样品(0-4℃)保存。

实验室接收:样品需在6小时内检测,延迟时需冷藏或冷冻。

三、技术要点

1.无菌操作规范:

全程佩戴无菌手套,避免手直接接触样品。

使用灭菌工具,接触样品前需灼烧或酒精擦拭。

2.代表性保证:

取样量:固体样品≥25 g,液体样品≥25 mL。

均质化处理:对散装固体样品使用均质器或研钵研磨。

3.环境监控:

空气检测:使用沉降法或过滤法监测取样环境微生物水平。

表面消毒:取样前用75%酒精擦拭工作台及容器。

4.质量控制:

空白对照:设置阴性对照(如无菌生理盐水)检测污染。

人员培训:定期考核取样人员无菌操作熟练度。

 

四、应用实例

1.食品微生物检测:

乳制品:检测巴氏杀菌乳中的耐热芽孢。

罐头食品:评估商业无菌状态,预防肉毒杆菌污染。

2.公共用品监测:

酒店纺织品:采样床单、毛巾检测金黄色葡萄球菌。

医疗器械:内镜、手术器械的无菌性验证。

3.临床样本采集:

血液培养:无菌抽取静脉血,检测败血症病原菌。

伤口拭子:采集烧伤患者伤口样本,分析耐药菌分布。

 

五、常见问题与解决方案

问题

原因

解决方案

样品污染

工具未灭菌或操作不规范

重新灭菌工具,加强人员培训

代表性不足

取样点单一

增加取样点,均质化处理样品

运输延迟

冷链中断

使用温度记录仪,优先检测延迟样品

 

六、总结

微生物无菌取样技术是保障检测结果准确性的关键步骤,涉及工具灭菌、操作规范、环境控制等多环节。通过严格遵循无菌原则和优化取样方案,可显著提升样品代表性,为食品安全、临床诊断和公共卫生提供可靠数据支持。

 

上一篇:原代细胞培养中常遇到的误区 下一篇:冷冻切片的制作方法及注意事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