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4/3 10:04:00

一、技术概述

该新型方法基于活细胞实时成像系统(如JuLI系列),通过自动化监测和数据分析,替代传统人工显微镜观察,实现细胞迁移能力的动态量化。核心技术优势包括:

1.实时动态成像:在培养箱内长时间连续拍摄,避免频繁开闭导致的污染。

2.自动化分析:配套软件自动测量划痕间距,计算迁移速率。

3.标准化操作:专用划痕设备(如JuLI™ Stage)确保划痕宽度一致,减少人工误差。

 

二、实验步骤

1.细胞准备

将贴壁细胞(如hTMSCs、HUVECs)消化后铺于6孔板,待形成单层(融合度100%)。

2.划痕制造

传统方式:用200μL枪头手动划痕,易产生宽度不均。

创新方式:使用JuLI™ Stage等自动化设备生成统一划痕(如500μm宽),确保实验可重复性。

3.实时成像

将培养板置于活细胞成像系统中,设定拍摄总时长(如24-60小时)和间隔(如每4小时一次)。

4.数据分析

通过软件自动测量划痕间距,计算细胞迁移率:

迁移率=初始划痕面积初始划痕面积−t时刻划痕面积​×100%

 

三、技术优势

对比维度

传统方法

新型方法

操作效率

人工观察耗时

全自动实时记录

数据准确性

依赖主观测量

软件精准分析

实验成本

人力成本高

设备投入降低长期成本

应用场景

基础研究

药物筛选、基因功能研究等

 

四、应用场景

1.肿瘤侵袭研究:模拟肿瘤细胞(如HLF细胞)在基质中的迁移行为。

2.药物筛选:评估药物(如衣康酸盐)对细胞迁移的抑制作用。

3.组织工程:研究细胞在生物支架材料上的迁移和修复能力。

 

五、注意事项

1.细胞状态:选择对数生长期细胞,确保单层均匀。

2.培养基选择:使用无血清或低血清培养基(<2%)减少增殖干扰。

3.无菌操作:全程在超净台内完成,避免污染。

 

六、总结

该新型细胞划痕实验方法通过自动化成像和分析,显著提升了实验效率和数据可靠性,适用于肿瘤研究、药物开发等领域。其标准化操作流程和量化结果分析,为细胞迁移机制研究提供了更精准的工具。

 

上一篇:微生物检测实验室常见的仪器设备 下一篇:原代细胞培养中常遇到的误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