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实验原理
1.凝胶层析法(又称分子筛层析)利用凝胶颗粒的多孔网状结构,根据蛋白质分子大小进行分离:
大分子(分子量 > 凝胶排阻限):被排阻在凝胶颗粒外,沿颗粒间隙优先流出。
小分子(分子量 < 凝胶渗入限):自由进出凝胶孔,洗脱路径延长,最后流出。
2.关键参数:
排阻限:分子量大于此值的分子被完全排阻。
渗入限:分子量小于此值的分子可自由进出凝胶孔。
3.常用凝胶类型:
凝胶类型 |
特性 |
适用分子量范围 |
葡聚糖凝胶(如Sephadex G-75/G-100) |
需预先溶胀,交联度决定孔径;稳定性高,无吸附性。 |
1,000 - 700,000 Da |
琼脂糖凝胶(如Sepharose) |
孔径大,适用于病毒颗粒;需注意吸附效应。 |
10,000 - 10,000,000 Da |
二、实验步骤
1. 凝胶预处理
溶胀:将干粉凝胶浸泡于洗脱液(如0.025 M KCl-0.2 M乙酸)中,室温过夜或沸水浴加速溶胀。
脱气:装柱前抽真空去除气泡,避免颗粒破碎。
2. 层析柱装填
柱子选择:直径1-1.6 cm,长度根据样品量调整(通常50 cm)。
装填方法:
关闭柱下端,加入1/3柱体积洗脱液。
倾入凝胶,打开下端使凝胶沉降,装至离柱顶5 cm处。
用2-3倍柱床体积洗脱液平衡柱子。
3. 样品加载与洗脱
样品准备:浓度不宜过高(防粘度影响),体积为柱床体积的1%-2%。
洗脱监测:使用紫外分光光度计(如A280)记录洗脱体积(Ve)。
4. 标准曲线绘制
标准蛋白选择:牛血清白蛋白(66 kDa)、卵清蛋白(45 kDa)、胰凝乳蛋白酶原A(24 kDa)等。
线性拟合:以分子量对数(log Mr)为横坐标,Ve为纵坐标,确保R² > 0.99。
5. 分子量计算
根据未知样品的Ve值,通过标准曲线计算其分子量。
三、注意事项
1.凝胶处理:
溶胀时间需充足,装柱前抽真空去除气泡。
2.层析柱维护:
柱内液面始终高于凝胶表面,防止干燥或气泡形成。
3.实验设计:
标准蛋白需与待测样品性质相近,每次实验需重新测定标准曲线。
4.常见问题:
流速控制:过快会导致分离效果下降,需根据柱长和凝胶类型调整。
凝胶污染:使用后需清洗并加入防腐剂(如0.02%叠氮钠),长期保存需干燥处理。
四、实验材料与设备
类别 |
示例 |
凝胶 |
Sephadex G-75/G-100(葡聚糖凝胶)、Sepharose(琼脂糖凝胶) |
标准蛋白 |
牛血清白蛋白、卵清蛋白、胰凝乳蛋白酶原A |
洗脱液 |
0.025 M KCl-0.2 M乙酸(pH 4.0) |
设备 |
层析柱(1.1 cm × 100 cm)、核酸蛋白检测仪、部分收集器、紫外分光光度计 |
五、质量控制
1.重复性验证:同一样品多次测量,Ve值偏差应小于5%。
2.标准曲线验证:R²值需大于0.99以确保线性关系可靠。
通过以上步骤,您可实现蛋白质分子量的准确测定。如需进一步优化,可尝试不同凝胶类型或调整洗脱液pH值以适应特定样品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