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冻存管选择原则
1.材质选择
聚丙烯(PP):耐化学腐蚀、温度稳定性强,适用于液氮环境(-196℃)。
聚乙烯(PE):柔软耐低温,但耐化学性稍弱。
聚偏氟乙烯(PETE):透明度高,便于观察样品,但成本较高。
2.规格与容量
常用规格:0.5 mL、1.0 mL、2.0 mL、5.0 mL,根据样品量选择(如2.0 mL管最多装1.6 mL液体)。
双层管:适用于长期保存,外层真空层减少温度波动。
3.管盖设计
内旋盖:带硅胶垫,密封性强,适合液氮气相保存。
外旋盖:便于标记,适合冰箱冻存。
二、样品装载与标记
1.冻存液配制
常用保护剂:10% DMSO(细胞)或甘油(细菌),避免冰晶损伤样品。
配制时需在无菌条件下操作,4℃预冷后使用。
2.样品处理
细胞:离心去上清,用冻存液重悬至密度1×10⁶~1×10⁷ cells/mL。
细菌:制备菌悬液,调整OD600至0.6~0.8。
3.分装与标记
分装至冻存管后,标记名称、日期、操作者及储存位置。
使用防水标签或电子标签,避免字迹模糊。
三、低温保存条件
保存环境 |
适用场景 |
保存期限 |
室温(25℃) |
未使用的新冻存管 |
≤12个月 |
4℃冰箱 |
短期保存(如当天使用) |
≤7天 |
-20℃冰箱 |
菌株、DNA等生物样品 |
6~12个月 |
-80℃超低温冰箱 |
细胞、蛋白等长期保存 |
1~2年 |
液氮气相层(-150℃) |
长期保存(如细胞系、菌种) |
≥10年(需定期补加液氮) |
四、解冻与复苏规范
1.安全操作
佩戴防冻手套和护目镜,防止液氮冻伤或爆管飞溅。
从液氮罐取出后,先倒置10秒排液氮,再浸入37℃水浴。
2.快速解冻
水浴时间:1~2分钟(残留少量冰核时取出)。
立即用预热培养基稀释(如细胞需逐步升温至37℃)。
3.复苏后处理
细胞:离心去冻存液,换新鲜培养基培养。
细菌:划线接种至琼脂平板,37℃培养过夜。
五、使用注意事项
1.防止污染
冻存前紫外照射超净台30分钟,操作全程无菌。
避免反复冻融(最多2~3次)。
2.避免爆管
禁止将冻存管浸入液氮液相,应置于气相层。
拧紧管盖至有阻力感,但避免过度用力。
3.温度均匀性
使用程控降温仪(降温速率1℃/min),或-80℃预冷24小时后再转液氮。
避免冻存管接触液氮罐内壁(温度梯度大)。
4.库存管理
建立电子台账,记录冻存位置、时间、使用者。
定期检查液氮罐液位,确保样品始终浸泡在气相中。
六、常见问题处理
爆管:选择内旋盖冻存管,确保密封性;避免直接浸入液氮。
样品降解:优化冻存液配方(如增加血清浓度);减少冻融次数。
标签脱落:使用激光打印标签或电子标签,避免手写模糊。
遵循以上规范可最大限度延长样品保存时间,确保实验结果的可靠性。对于特殊样品(如干细胞、病毒),建议参考具体实验方案或咨询试剂供应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