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毒的超低温保存法是一种适用范围广泛且有效的微生物保存方法,它利用超低温环境来抑制病毒的活性,从而延长其保存时间。
以下是关于病毒超低温保存法的详细介绍:
一、保存原理
在超低温环境中,如液氮中,病毒的活性会受到极大抑制,新陈代谢几乎停止,因此可以长期保存。这种方法有助于维持病毒的稳定性,减少变异率,并长期保持原种的性状。
二、保存条件
1.温度:通常指在-60℃至-196℃的超低温环境下保存。液氮的沸点为-196℃,是常用的超低温保存介质。
2.保护剂:在超低温保存时,通常需要加入保护剂来防止病毒在冷冻过程中受到损伤。常用的保护剂包括甘油、二甲亚砜(DMSO)、脱脂牛奶溶液、5%蔗糖、血清等。这些化学试剂进入细胞内可避免内膜的冷冻损伤。
三、保存步骤
1.准备病毒悬液:将病毒悬浮在含有保护剂的液体中,确保病毒浓度适中。
2.分装:将病毒悬液无菌分装到小管或安瓿中,以便长期保存。建议分装,因为冻融可导致许多病毒灭活。
3.冷冻:将分装好的病毒悬液以较慢的冷冻速率(如1℃/分钟)冷冻至超低温环境,如液氮中。
4.保存:将冷冻好的病毒悬液贮存在液氮罐或其他超低温保存设备中。在长期贮存的过程中,必须经常注意补充液氮,以维持贮存温度。
四、注意事项
1.无菌操作:整个保存过程必须在无菌条件下进行,以防止病毒污染和失活。
2.定期监测:在长期保存过程中,应定期监测病毒的活性和状态,以确保其保存质量。
3.复苏操作:当需要使用保存的病毒时,应小心操作复苏过程。迅速将样品解冻可以减少活力的丢失,通常是将封口的小管迅速放入37℃的水中,直至所有的冰融化。
五、应用范围
病毒的超低温保存法适用于各种需要长期保存的病毒样本,包括研究用病毒株、疫苗生产用病毒株等。这种方法在生物医学研究、疫苗开发、疾病诊断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