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保存条件
1.温度控制
短期保存(1-4周):4°C冷藏,适用于频繁使用的抗体。
长期保存(数月至数年):-20°C或-80°C冷冻,避免反复冻融。
注意:避免抗体在室温下长时间暴露(超过24小时),以防活性丧失。
2.稀释与分装
分装原则:将抗体分装为小体积(如20-100 μL/管),减少冻融次数。
稀释缓冲液:使用含载体蛋白(如0.1% BSA或5%甘油)的缓冲液稀释抗体,增强稳定性。
3.避免污染
无菌操作:使用无菌移液器和容器,避免微生物污染。
密封保存:确保容器密封良好,防止水分蒸发或外部污染物进入。
二、注意事项
1.防止冻融循环
冻融影响:每次冻融会导致抗体活性下降5%-10%,累计3次以上可能显著影响性能。
解决方案:分装后冷冻,使用时仅解冻所需量。
2.避免反复倒置或剧烈震荡
物理稳定性:剧烈震荡可能破坏抗体结构,导致聚集或失活。
操作建议:轻柔混匀抗体,避免产生气泡。
3.光照与氧化防护
避光保存:抗体对光敏感,应使用棕色瓶或铝箔包裹容器。
抗氧化剂:可在缓冲液中添加0.02%叠氮化钠(NaN₃)或0.1%硫柳汞,但需避免用于活细胞实验。
4.pH与盐浓度
缓冲液选择:使用pH 7.2-7.4的PBS或Tris缓冲液,避免极端pH(<6或>8)。
盐浓度:高盐(>150 mM NaCl)可能导致抗体沉淀,建议盐浓度控制在100-150 mM。
三、不同类型抗体的特殊保存要求
1.单克隆抗体
稳定性:通常比多克隆抗体更稳定,但需注意批次间差异。
保存建议:长期保存时添加5%甘油或10%胎牛血清(FBS)。
2.多克隆抗体
稳定性:易受批次间血清成分影响,活性可能随保存时间下降。
保存建议:分装后-80°C保存,避免反复冻融。
3.荧光标记抗体
光敏感性:荧光染料易光解,需严格避光。
保存建议:4°C避光保存,实验前现用现配。
四、常见问题与解决方案
问题 |
原因 |
解决方案 |
抗体沉淀或浑浊 |
pH或盐浓度不当 |
调整缓冲液pH至7.2-7.4,降低盐浓度 |
活性下降 |
反复冻融或污染 |
分装后冷冻,无菌操作 |
荧光信号弱 |
抗体浓度过低或光解 |
增加抗体浓度,避光保存 |
五、推荐保存流程
1.收到抗体后:
立即分装为20-100 μL/管,添加含载体蛋白的缓冲液。
短期使用(1-4周)置于4°C,长期保存置于-20°C或-80°C。
2.使用前:
提前将所需量解冻至4°C,避免室温解冻。
轻柔混匀后离心(5000 rpm,1分钟)以收集管壁液体。
3.使用后:
剩余抗体重新冷冻前确保缓冲液成分稳定。
记录冻融次数,超过3次建议丢弃。
六、总结
1.核心原则:低温、避光、无菌、分装、减少冻融。
2.关键操作:使用含载体蛋白的缓冲液、密封保存、轻柔混匀。
3.长期保存建议:-80°C分装冷冻,避免反复冻融,定期检测抗体活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