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4/18 14:10:00

一、离心分离的基本原理

1.离心力:
当离心机旋转时,样品中的颗粒(如细胞、蛋白质、核酸等)因惯性作用受到向外的离心力,该力与颗粒的质量、转速和旋转半径相关。
2.公式:

F=m⋅ω2⋅r

其中,F 为离心力,m 为颗粒质量,ω 为角速度,r 为旋转半径。

3.分离机制:
不同颗粒因密度、大小和形状差异,在离心力作用下以不同速度沉降,从而实现分离。

 

二、高速离心机的类型与特点

1.按转速分类:

低速离心机:<10,000 rpm,用于分离大颗粒(如细胞)。

高速离心机:10,000–30,000 rpm,用于分离细胞器、病毒等。

超速离心机:>30,000 rpm,用于分离蛋白质、核酸等小分子。

2.按用途分类:

制备型离心机:大容量,用于样品分离和纯化。

分析型离心机:高精度,用于测定颗粒性质(如沉降系数)。

 

三、常用离心分离方法

1. 差速离心法(Differential Centrifugation)

原理:
通过逐步增加离心力,依次分离不同沉降速度的颗粒。
步骤:

低速离心(如1,000 rpm)去除大颗粒(如细胞碎片)。

中速离心(如10,000 rpm)分离细胞器(如线粒体)。

高速离心(如20,000 rpm)分离病毒或微粒。
应用:

细胞匀浆中分离细胞核、线粒体等。

生物制品的初步纯化。

优点:

操作简单,适合批量处理。
缺点:

分辨率较低,可能交叉污染。

2. 密度梯度离心法(Density Gradient Centrifugation)

原理:
利用密度梯度介质(如蔗糖、Percoll),使颗粒在离心过程中按密度分离。
类型:

速率区带离心:颗粒在梯度中移动,形成区带(需高转速)。

等密度离心:颗粒在自身密度处形成区带(需长时间离心)。
应用:

分离脂蛋白(如LDL、HDL)。

纯化病毒和亚细胞组分。

优点:

分辨率高,适合分离密度相近的颗粒。
缺点:

操作复杂,需精确控制梯度。

3. 等速离心法(Isopycnic Centrifugation)

原理
颗粒在密度梯度中移动至与自身密度相等的区域后停止。
特点:

长时间离心(数小时至数天)。

颗粒按密度精确分离。
应用:

核酸纯化(如CsCl梯度离心分离质粒DNA)。

蛋白质密度分析。

优点:

分离精度高。
缺点:

耗时,需特殊介质。

 

四、关键参数对分离效果的影响

1.转速(RPM)与离心力(g):

转速越高,离心力越大,分离速度越快。

需根据颗粒性质选择合适转速(如病毒需20,000 rpm以上)。

2.离心时间:

时间过短,分离不完全;时间过长,可能导致颗粒聚集或变性。

一般差速离心需5–15分钟,密度梯度离心需30分钟–数小时。

3.温度控制:

低温(4℃)可减少热损伤,适合生物样品。

某些应用需室温或高温(如酶活性测定)。

4.转子类型:

固定角转子:适合颗粒沉降,效率高。

水平转子:适合密度梯度离心,减少颗粒聚集。

 

五、方法选择与优化策略

目标颗粒

推荐方法

关键参数

细胞碎片

差速离心(低速)

1,000–3,000 rpm,5分钟

线粒体

差速离心(中速)

10,000–15,000 rpm,10分钟

病毒

密度梯度离心(速率区带)

20,000–30,000 rpm,30分钟

脂蛋白

密度梯度离心(等密度)

长时间离心(数小时),蔗糖梯度

质粒DNA

等速离心(CsCl梯度)

60,000 rpm,过夜

优化建议:

1.预处理样品:均质化、稀释或添加保护剂(如甘油)。

2.梯度介质选择:根据颗粒密度选择介质(如Percoll用于细胞,CsCl用于核酸)。

3.转子匹配:确保转子容量和类型符合实验需求。

 

六、常见问题与解决方案

1.颗粒沉降不完全:

原因:转速过低或时间不足。

解决:提高转速或延长离心时间。

2.区带模糊或重叠:

原因:梯度密度不合适或颗粒聚集。

解决:优化梯度介质或添加分散剂。

3.样品变性或失活:

原因:温度过高或离心力过大。

解决:降低温度或调整转速。

 

七、总结

高速离心机的离心分离方法需根据颗粒性质(密度、大小)、实验目的(分离、纯化、分析)和仪器条件(转速、转子类型)综合选择。

差速离心适合初步分离,密度梯度离心适合精细分离,等速离心适合高精度分析。

优化参数(转速、时间、温度)和预处理样品是确保分离效果的关键。

 

上一篇:冰片对长时连续作业大鼠觉醒能力及认知功能的影响 下一篇:CHO细胞无血清培养入门技术手册